Logo
Logo
  • 首页
  • 关于我们
    • 单位简介
    • 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资质荣誉
    •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公示公告
    • 时政要闻
    • 经营管理
    • 视频中心
  • 钻井工程
    • 钻井工程
  • 国土资源
    • 国土资源
  • 地质环境
    • 地质环境
  • 安全生产
    • 安全生产
  • 党群工作
    • 党的建设
    • 纪检监察
    • 工会工作
    • 团青工作
    • 志愿服务
  • 文化建设
    • 文学园地
    • 书画摄影
    • 人物风采
党群工作

党群工作

Production safety
  • 党的建设
  • 纪检监察
  • 工会工作
  • 团青工作
  • 志愿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三院官网 > 文化建设 > 文学园地 >

感悟红旗渠精神

发布时间:2022-11-24 19:38:54 作者:范小娟文章来源:资环三院
     
      影片《根脉》之《红旗渠精神》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河南省林县县委带领数万英雄儿女,仅仅靠着一锤一铲用两只手,削平1250座山头、架起157个渡槽、打通211个隧洞,在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红旗渠的壮举。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所不同的是南京长江大桥是集全国之力修建,而红旗渠完全是凭林县一己之力。”
      影片中一个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人让我深深的感动。这段历史中有人民的好书记杨贵,是他下了决心,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非得把林县贫穷落后的面貌给它改变了不可,是他10年时间带领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林县河山”,人们都如此评价杨贵说:“古有都江堰,今有红旗渠;古有李冰,今有杨贵。”有“除险英雄”任羊成,他腰系大绳,荡身在悬崖峭壁之间、万丈深渊之上,双手持挠钩除险。他钳子拔掉的四颗门牙,他腰间厚厚的老茧,都是他为红旗渠奉献自我的印记。有把家里唯一的马灯献出来为施工照明用的“凿洞能手”王师存,他和民工们一起日夜艰苦奋战,一锤锤打,一铲铲挖,历时一年零四个月,凿通了近4000米的曙光洞,该洞是红旗渠上最长的隧洞。有13岁“子承父业”的张买江,他是工地上最小的建设者之一,在修渠的道路上他毫无怨言,专挑重活干。有作为“铁姑娘队”队长的郭秋英,她带领一班女青年参加隧洞的开凿工作,抡锤、扶钎、打炮眼,铁姑娘们再苦再累也没有退缩……10年间十万食不果腹的民工用简陋的工具,以坚韧的意志做出了愚公移山般的千古伟业。
      太行山上这道梦想照进现实的人工天河,记载着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映照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身影,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历久弥新,鼓舞我们艰苦奋斗,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开拓进取,激励我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新时代创造新的辉煌。
链接:

Copyright © 2022-2029 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三院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139号

Powered by 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