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Logo
  • 首页
  • 关于我们
    • 单位简介
    • 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资质荣誉
    • 联系我们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 公示公告
    • 时政要闻
    • 经营管理
    • 视频中心
  • 钻井工程
    • 钻井工程
  • 国土资源
    • 国土资源
  • 地质环境
    • 地质环境
  • 安全生产
    • 安全生产
  • 党群工作
    • 党的建设
    • 纪检监察
    • 工会工作
    • 团青工作
    • 志愿服务
  • 文化建设
    • 文学园地
    • 书画摄影
    • 人物风采
    • 巾帼建功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

Cultural construction
  • 文学园地
  • 书画摄影
  • 人物风采
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三院官网 > 文化建设 > 人物风采 >

【2024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王振辉:以初心丈量山河 用担当开拓未来

发布时间:2025-08-25 14:40:19 作者:黄燕文章来源:济源调查院
     
      他以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跋涉于崇山峻岭之间,用脚步丈量地质变迁,用初心探索全新领域,用担当开拓事业新局。“首届河南省自然资源青年科技人才”、“科技创新标兵”等一系列荣誉,是他以实际行动对地质人“三光荣”精神的最佳诠释——他就是公司第六党支部书记、济源调查院副院长、优秀共产党员王振辉同志。

绘就山河的“青春画笔”
      济源市太行煤矿废弃采坑资源化利用修复工程项目现场,一片裸露的矿坑如狰狞的伤疤,横亘于青山绿水之间。每次踏上这片干涸的土地,王振辉都不自觉地锁紧眉头。脚下是灰白板结、毫无生机的土壤,风起时尘沙扑面,刺痛他的双眼,更刺痛他的心。“规划不仅是勾勒线条,更是为大地疗伤;修复不止于工程建设,更是为未来积蓄绿色资本。”这句话成为王振辉心中坚定的信念,也是他面对这片“生态创伤”时的行动指南。为守护好绿水青山,他成了矿坑边的“常客”。一遍又一遍,他出现在项目现场,鞋底沾满矿区泥土,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着裂缝走向、坡体角度、不毛区域的详细情况。返回办公室,是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晚上,屏幕微光映着他专注的面庞,他在海量地质数据、遥感影像与生态模型间反复推敲,如一位执着的医生斟酌“治疗方案”,竭力让有限资金精准“点穴”,释放最大生态效益。最终,他构建起“土壤污染—地质灾害—生态敏感”三维评价体系,精准划定修复优先级;运用“削坡整形—土壤重构—植被恢复—产业植入”四步疗法,让废弃矿山蜕变为生态公园;同时引入社会资本,打造“生态修复+产业链完善”复合模式,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地质工作不仅要探寻矿藏,更要守护生态。”王振辉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面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的时代浪潮,他敏锐洞察到生态修复规划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他带领一支年轻技术团队迎难而上,投身于一项开创性任务——编制《修武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17-2025年)》。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没有现成模板可套用。无数个日夜,他们在钻研探讨、实地踏勘、专家咨询中摸索前行。方案一次次被推翻,又一次次在碰撞中趋于完善。最终,这份凝聚心血与智慧的规划,成为全省首个通过专家组验收的市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它不仅为修武县生态未来绘制出清晰蓝图,更为公司乃至河南省在此新兴领域探索出新路、树立起标杆、实现了突破。
守护生命的“安全屏障”
      济源示范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项目现场,雨水冲刷着新筑墙面,空气中弥漫泥土与水泥的气息。王振辉身披沾满泥点的雨衣,打着手电,一寸寸仔细查验泄水孔排水、锚杆紧固、格构梁浇筑质量。“这里,接缝密封胶再补一遍,必须滴水不漏!”他的声音穿透雨幕,不容置疑。“记住——‘宁可十防九空,绝不失防万一!’这不是口号,是共产党员的担当!”这句话成为工地最响亮的口号,也深深刻进每位施工人员心中。
      作为河南省增发国债重点民生工程,该项目肩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隐患点地形复杂、坡体破碎,潜在滑坡威胁下方村庄安全。自开工以来,王振辉始终冲锋在前,带领技术团队背负沉重仪器,顶烈日、冒风雨,踏遍项目区每个角落。脚上的登山鞋磨穿了底,笔记本绘满复杂地形剖面与密集监测数据。正是这般“铁脚板”精神,绘制出最科学、最贴合实际的施工蓝图,为后续精准治理奠定坚实基础。项目进入施工关键期,他更是日夜驻守工地,实时掌握进度、分析监测数据、协调解决材料运输、人员调配与技术难题。工人们私下感叹:“王工这是把命都‘钉’在工地了。”正是这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坚守,保障了工程高效、有序、高质量推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带领团队创下令人瞩目的“双第一”佳绩:全省首个竣工、首个通过验收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国债项目。如今,这项民生工程已圆满完成,如忠诚卫士默默守护一方百姓平安。王振辉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彰显出共产党员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担当。
传承事业的“红色火种”
      “把党支部建在项目上,让党旗飘扬在工地上!”这是王振辉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坚持的工作信条。他带领党支部打造“党建引领,业务攻坚”党建品牌,正确处理党建与业务关系,坚持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视党建为业务工作的“根”与“魂”,以深度融合推动党建工作找准定位、业务水平再上台阶。作为技术带头人,王振辉积极践行“师带徒”培养计划,创新“政治+业务”双培养模式,使“师带徒”既传“技术经”,更铸“思想魂”,为青年技术人员配好“思想指南针”与“技能推进器”。他常说:“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竞争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我们要培养的是又红又专的新时代地质人。”
      在济源市“三普”项目攻坚中,他白天扎根现场亲手教授土壤采样技巧,晚上牵头开设“工地微党课”,结合项目实践解读新发展理念,让红色课堂成为破解难题的“金钥匙”。面对公司首个场地地下水污染详细调查项目——河南神火新材料有限公司地下水污染调查中出现的“业主诉求、主管部门要求、技术瓶颈”三重梗阻,项目一度停滞。王振辉迅速推出“党建共建”方案:组建党员技术骨干攻坚小组,创新“问题墙-回音壁”专题会议机制,将技术研讨融入组织生活,让党员在攻坚一线亮身份、显担当。他带领团队一次次对接各方、优化方案,最终推动项目破冰前行。如今,“党建+业务”立体培养模式已培育出多名又红又专的新时代地质人,让“红色火种”在基层一线持续燎原。
      “地质锤敲响的是责任,党徽照亮的是征程。”王振辉同志以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地质工作者“忠诚奉献、勘绘山河”的崇高品格,展现出共产党员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而今,他初心似火、精神饱满、信心百倍地带领着团队奋战在项目一线,继续书写地质报国的崭新篇章。
 

     
链接:

Copyright © 2022-2029 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三院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139号

Powered by 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