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科技创新能手】姚莹雷:用科技创新为绿水青山“赋能”
发布时间:2025-03-03 18:38:29
作者:资环三院宣文章来源:资环三院

2024年度科技创新能手:姚莹雷
“唯笃行者进,唯创新者强,唯笃行创新者胜!”这是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三院有限公司资源调查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办公室负责人姚莹雷的人生信条。
参加工作以来,姚莹雷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奋斗在项目一线。脚踏实地,积极主动,敢于创新,多次负责和参加自然资源部试点项目、河南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项目和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团地质环境类重点项目等,先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青年技术骨干、科技创新能手等。
参加工作以来,姚莹雷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的态度,奋斗在项目一线。脚踏实地,积极主动,敢于创新,多次负责和参加自然资源部试点项目、河南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项目和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团地质环境类重点项目等,先后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青年技术骨干、科技创新能手等。
执科技之笔,丈量绿水青山价值
2021年7月,姚莹雷大学毕业后,来到原河南省资源环境调查三院(简称:资环三院)从事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工作,工作内容是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研究。生态学专业出身的他深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撑。于是便背上行囊,一头扎进了绿水青山之间,将科研的种子播撒在野外一线。
同年,自然资源部在全国批复了6个省份10个地区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河南省占了其中2个地区的3个试点,分别是南阳市的西峡县和淅川县、三门峡市的灵宝市。按照工序计划组织3个技术团队开展工作,由于试点项目,好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干,担心走弯路,团队负责人不好确定。但姚莹雷和别人不同,考虑到西峡、淅川距离不远,便主动担任起了两地试点项目的负责人。他晚上查阅省内外资料,解读政策机制,绘制工作路线图。到了白天开展工作时候,和团队成员分享交流,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每项任务,从而避免了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出现,保障了试点项目的有序推进,更收获了地方政府对资环三院的一致肯定与认可。
期间,姚莹雷所带领的技术团队实地走访了西峡县和淅川县的25个“生态产业化”乡镇、调研了12家“产业生态化”企业,累计发放了上千份的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县域地理环境特征、资源分布情况和市场需求关系等,构建了《生态产品分类体系和目录清单》《生态产品基础数据库》等。
在核算生态产品价值总值的时候,由于他和技术团队核算出的数据总有异常值。为此,他废寝忘食,结合实际情况,参考国家和外省相关标准,认真研究,通过重新建立模型,花费2个月终于成功核算出两地的生态产品价值总值。数据报到西峡县和淅川县有关部门后得到了认可,丈量出了绿水青山的价值,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同年,自然资源部在全国批复了6个省份10个地区开展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河南省占了其中2个地区的3个试点,分别是南阳市的西峡县和淅川县、三门峡市的灵宝市。按照工序计划组织3个技术团队开展工作,由于试点项目,好多人不知道该怎么干,担心走弯路,团队负责人不好确定。但姚莹雷和别人不同,考虑到西峡、淅川距离不远,便主动担任起了两地试点项目的负责人。他晚上查阅省内外资料,解读政策机制,绘制工作路线图。到了白天开展工作时候,和团队成员分享交流,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每项任务,从而避免了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出现,保障了试点项目的有序推进,更收获了地方政府对资环三院的一致肯定与认可。
期间,姚莹雷所带领的技术团队实地走访了西峡县和淅川县的25个“生态产业化”乡镇、调研了12家“产业生态化”企业,累计发放了上千份的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县域地理环境特征、资源分布情况和市场需求关系等,构建了《生态产品分类体系和目录清单》《生态产品基础数据库》等。
在核算生态产品价值总值的时候,由于他和技术团队核算出的数据总有异常值。为此,他废寝忘食,结合实际情况,参考国家和外省相关标准,认真研究,通过重新建立模型,花费2个月终于成功核算出两地的生态产品价值总值。数据报到西峡县和淅川县有关部门后得到了认可,丈量出了绿水青山的价值,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
挥创新之墨,绘就两山转化长卷
2022年10月,姚莹雷和技术团队已丈量出西峡县和淅川县的绿水青山价值,此时将研究目光投向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最后一公里”——价值转化。“生态产品不能有价无市,一定可以找到市场愿意接受的交易路径。”这是写在姚莹雷笔记本里的话。为此,他和地方政府人员前往浙江省丽水市、湖州市,山东省青岛市,福建省南平市、三明市,湖南省岳阳市等地进行调研考察,学习外省工作经验。
同年11月,他果断提出将“生态溢价、生态补偿”等概念引入并实施到试点项目中,多次与技术团队多次召开可行性研讨会议,主动和政府部门对接、汇报及沟通,创新性提出以“土地出让+生态溢价、矿产出让+生态补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经有关部门审查后,西峡县出台了2项政策、淅川县出台了1项政策,均为全省首创,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赏。
“此项工作具有3个创新亮点:一是破解了生态产品价值变现难题,二是维护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权益,三是打破了现行制度瓶颈,为开展两山转化工作打通了技术路径、政策路径、市场路径。”地方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人说。
同年11月,他果断提出将“生态溢价、生态补偿”等概念引入并实施到试点项目中,多次与技术团队多次召开可行性研讨会议,主动和政府部门对接、汇报及沟通,创新性提出以“土地出让+生态溢价、矿产出让+生态补偿”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案。经有关部门审查后,西峡县出台了2项政策、淅川县出台了1项政策,均为全省首创,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赏。
“此项工作具有3个创新亮点:一是破解了生态产品价值变现难题,二是维护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权益,三是打破了现行制度瓶颈,为开展两山转化工作打通了技术路径、政策路径、市场路径。”地方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人说。
聚科创之力,打造绿色发展引擎
“科技创新不是实验室的盆景,而应成为绿色发展的新引擎。”带着这样的信念,姚莹雷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个人成长的驱动力,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
2024年4月,有关部门发现西峡县淅川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资金量越来越大,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区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需要在6月出台一项政策用来规范和加强资金管理。作为项目驻地负责人,姚莹雷和团队成员放弃周末和五一假期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主动和政府部门沟通,按时完成了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生态资金管理办法的编制,保障了政策在6月份顺利出台。这一科学的创新制度既确保了生态专项资金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又促进了资金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精准投放,对于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生态效益的最大限度发挥以及地方政策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截至2024年12月,姚莹雷和技术团队为西峡县、淅川县共计完成135宗国有建设用地、1宗矿山的生态溢价/补偿评估,为地方政府带来5868.78万元直接经济收益,生态价值转化率达到91.2%,该项工作经验先后被中国自然资源报、《学习强国》、河南日报等宣传报道,其所在的单位资环三院也获得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峡县和淅川县政府的再次肯定与认可。
2024年,姚莹雷和技术团队所承担的西峡县地质文化村申报项目被中国地质学会批复为河南省首家三星级地质文化村;所参与的《河南省生态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研究》课题入选2024年河南省自然资源"揭榜挂帅"项目、《丹江流域(河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溢价研究》课题入选2024年豫地科技集团第一批重点项目(地质环境类)等。
在基层的3年期间,他累计负责并参与3项自然资源部试点项目、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和社会类科研项目,在中国自然资源报、河南土地网、中原经济网等平台发布文章及新闻稿十余篇,这些成果为他赢得了河南省土地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成果奖二等奖与2024年度优秀成果和重大进展项目等荣誉,但他更珍视那些在绿水青山间采集的生态数据——“它们是科技与自然对话的密码”。
他既是翻山越岭的“地质队员”,也是攻坚克难的“科研先锋”;既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更是生态价值转化的“解码人”。“不管面临的问题有多棘手,都有解决的办法途径,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答案并解决问题”,姚莹雷说。
2024年4月,有关部门发现西峡县淅川县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资金量越来越大,为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提升区域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需要在6月出台一项政策用来规范和加强资金管理。作为项目驻地负责人,姚莹雷和团队成员放弃周末和五一假期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主动和政府部门沟通,按时完成了自然资源使用权出让生态资金管理办法的编制,保障了政策在6月份顺利出台。这一科学的创新制度既确保了生态专项资金的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又促进了资金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的精准投放,对于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生态效益的最大限度发挥以及地方政策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截至2024年12月,姚莹雷和技术团队为西峡县、淅川县共计完成135宗国有建设用地、1宗矿山的生态溢价/补偿评估,为地方政府带来5868.78万元直接经济收益,生态价值转化率达到91.2%,该项工作经验先后被中国自然资源报、《学习强国》、河南日报等宣传报道,其所在的单位资环三院也获得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南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峡县和淅川县政府的再次肯定与认可。
2024年,姚莹雷和技术团队所承担的西峡县地质文化村申报项目被中国地质学会批复为河南省首家三星级地质文化村;所参与的《河南省生态产品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研究》课题入选2024年河南省自然资源"揭榜挂帅"项目、《丹江流域(河南)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溢价研究》课题入选2024年豫地科技集团第一批重点项目(地质环境类)等。
在基层的3年期间,他累计负责并参与3项自然资源部试点项目、多项省级课题研究和社会类科研项目,在中国自然资源报、河南土地网、中原经济网等平台发布文章及新闻稿十余篇,这些成果为他赢得了河南省土地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河南省豫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成果奖二等奖与2024年度优秀成果和重大进展项目等荣誉,但他更珍视那些在绿水青山间采集的生态数据——“它们是科技与自然对话的密码”。
他既是翻山越岭的“地质队员”,也是攻坚克难的“科研先锋”;既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更是生态价值转化的“解码人”。“不管面临的问题有多棘手,都有解决的办法途径,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答案并解决问题”,姚莹雷说。